7月17日晚上,服務隊很榮幸邀請到龍村鎮第三小學校長溫東保先生為全體隊員講一堂課,主題為“我們心中的農村”,以座談會的形式開展。龍村鎮第三小學溫雪芳副校長、溫偉蘭主任和溫偉文老師也出席了會議。
首先,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溫東保校長為大家介紹了登畲村,認為這裡是客家山區的一個典型代表。溫校長告訴我們,村名“登畲”二字是1998年才改的,原本的寫法是“丁輋”。“丁”原指年富力強的男子,“輋”指到了這個地方交通工具已經沒有作用了,要把車放在山腳下,徒步登山才能來到這個地方。
然後,溫校長以登畲村為例,向大家介紹了近年來農村的生産、農村的生活、農村的文化以及農村的教育,這幾方面的情況與變化。從中我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随着幾十年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農村人民的生活和思想都發生了轉變,已不再是我們固有印象中的農村面貌。在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區小鎮,客家人現在依然秉承着良好的傳統——“耕讀傳家”的家風。“耕”指耕田,保證日常生活,“讀”指讀書,知識改變命運。
在互動交流中,溫校長熱情地回答了隊員們提出的問題。作為一位擁有35年教學經驗的老校長,他對學校的發展曆史和培養出的傑出校友如數家珍;學校硬件設施的配備以及校園文化的建設,處處傾注了全校教師的心血和村民的支持。溫校長把學校的發展當做自己的家來經營,在管理老師和學生上做到公私分明;注重國學教育,他的教育理念是“但願人人能夠成人,然後才是成才”。溫校長給我們解讀了挂在學校門口的對聯,并以此勉勵隊員們。上聯是“登高遠眺自強不息懷壯志”,下聯是“小有大成厚德載物攜夢行”。雖然在小學更多的是進行啟蒙教育,但人要有自信,要維護自信和尊嚴就一定要自強。
通過這堂交流課,隊員們對下鄉了近10天的農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支教的小學和這裡的教師們充滿了敬佩之情;人生經曆的苦和累何所懼,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心目中的農村,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一個夢想開始的地方。
“我們心中的農村”座談會
座談會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