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學院新聞

學院新聞

工程識圖與施工圖制圖教師教學研讨會

9月5日上午,學校與學院領導對第一周教學情況進行常規巡查,并安排一門《工程識圖與施工圖制圖》作為公開研讨課進行随堂聽課,後于四教603主講教師與聽課人員進行了課後研讨。課程主講教師盧蓉蓉,學院教師林钰源、賴偉成、董志康、楊曉旗、周子豪、熊瑛子、李瑞、李安娜、曾小蘭、龍莉紅、李誠,以及環境設計專業當天沒課的教師參加了本次研讨會。

課堂照片.jpg

課堂現場

會議主要對以下方面進行了研讨:

一、分析和評價了該次公開研讨課程内容。本節課分為兩個小節,第一小節教師不僅講解了基礎概念,還對工程制圖的曆史和發展進行了介紹,有助于學生從宏觀的角度理解工程制圖的重要性和應用背景。了解工程圖學的形成可以幫助學生明白這一領域如何逐漸成為現代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小節更側重于實際應用,介紹了基本的制圖标準,如紙幅面規格、圖線、主體、比例和尺寸标注等。這些都是工程圖紙中非常基礎而且重要的元素,掌握它們對于能夠準确地解讀和創建工程圖紙是至關重要的。主講教師講課思路清晰,語言流暢自信,環節緊湊,學生都能積極的參加到課堂的學習中。

二、對該次公開研讨課程提出建議。本次課程的教學内容十分緊湊,40分鐘的課程充滿了重點難點,為了增強學生的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實際操作能力,可以在講完一些知識點時加設一些實踐環節,例如使用專業制圖軟件進行模拟繪圖,或通過手繪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傳統制圖方法。在第二小節基本的制圖标準教學中,可以引入更多真實的工程案例,讓學生看到制圖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這樣可以使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更好地結合,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可以嘗試結合線上教學,為學生提供一系列在線資源,如視頻教程、或是相關的學習網站等。這樣,學生可以在課前、課外繼續學習和深化理解。

三、對該次公開研讨課程進行總結。藝術設計的教學工作要同時高舉“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旗幟。科學精神的角度,課程強調了精确性、邏輯性和實用性,對工程制圖的标準和規範進行了詳細的剖析,旨在培養學生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嚴謹的科學态度。與此同時,通過對工程制圖曆史和發展的全面解讀,課程也傳達了深刻的人文精神,讓學生能夠從更寬廣的視角去理解工程制圖不僅是技術和工藝的體現,更是人類文明與科技進步的縮影。總體而言,本次聽課體驗非常良好。課程内容全面,教師教學方法有效,學生參與度高。

本次課後研讨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主講教師和聽課人員可以就教學方法、課程内容或是該領域的其他相關主題進行深入的讨論。這不僅能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也能為聽課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視角。

研讨會照片.jpg

研讨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