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精準對接,5月22日下午,公共藝術教研室在藝術樓307召開2025級人才培養計劃調整工作會議。會議由教研室主任蒲豔主持,公共藝術專業負責人吳福珍及全體專任教師參會,共同圍繞專業定位、課程優化和産教融合等核心議題展開研讨。
會議伊始,公共藝術教研室主任蒲豔結合學院“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設計”的辦學理念,強調人才培養需緊跟行業發展動态,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吳福珍強調,本次教學調整聚焦産教融合與實踐能力提升,重點推出三項改革:一是課程體系優化,增設"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數字藝術知識産權保護"等實踐課程,同步新增"數字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輔助三維設計"技術模塊,将企業真實項目植入教學;二是實施分類培養機制,允許學生根據職業規劃選擇"技術應用型"或"學術研究型"發展路徑,通過工作室實踐與行業導師聯合授課,針對性強化學生軟件應用能力與作品集設計水平;三是深化成果轉化導向,要求教師将商業轉化思維融入各教學環節,重點打造"創作-轉化"閉環。畢業設計環節将作為核心檢驗指标,實施全過程指導,确保作品兼具創新價值與市場可行性。此次改革充分吸納4月校企研讨會建議,推動超30%的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案例,構建産學研協同育人新模式。
與會教師圍繞學生培養方向調整、課程設置、課程結構、考核方式等展開熱烈讨論,提出建立“商業轉化思維貫穿課程培養體系,結合校企聯合評價機制”,将企業反饋納入教學成效評估。蒲豔總結時表示,教研室将持續推進教學團隊建設,通過定期教研活動、教師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師資水平,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藝術人才提供保障。
此次會議為2025級人才培養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标志着公共藝術教研室在深化教學改革、服務區域文化建設方面邁出關鍵一步。未來,學院将繼續以創新驅動發展,助力學生在粵港澳大灣區藝術設計領域綻放光彩。
研讨現場(一)
研讨現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