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太阳集团城网址83138環境設計教研室劉欣老師,黃葉凡老師,視覺設計教研室盧曉瑤老師帶領環境設計2003班全體同學參加位于花都區資政大夫祠的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灰塑基地的課程研學活動。
本次課程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邵成村老師做講解,以及邵老師的團隊成員甘老師,歐陽老師等市級文物修複匠人為我們做教學指導。到達了資政大夫祠之後,我們見到了邵師傅,他幹練的着裝中透露着匠人飽滿的精氣神。邵師傅熱情的歡迎了我們,并為我們介紹起自己和灰塑的淵源。在他的樸素的話語裡,我們了解到邵師傅15歲時就早已跟随他的父親學習灰塑,從事灰塑行業已經有40餘年。在40多年的時間裡,邵師傅修複的祠堂寺廟不計其數,其中包含了佛山祖廟,廣州陳家祠,光孝寺,南園酒家,以及東南亞等海外華僑修建的廟宇祠堂。材料方面,邵師傅說到,現在的材料趨于商業化偏離了傳統工藝,他不想讓後人遺忘祖先的智慧,他堅持傳統工藝并加以改良。因為他知道丢失的不是單一的工藝,是整個建築的體系,邵師傅的大匠精神令人動容。
緊接着邵師傅帶我們參觀了資政大夫祠中的廣州民俗博物館,民俗博物館是依托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而建立的專題性展覽館,也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花都新八景之一。其中灰塑的身影在立面不難見到,各種各樣的造型風格多樣,造型迥異。一塊塊的牌匾描述了關于灰塑的前世今生——灰塑工藝早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經存在,一直發展更疊至今。學生們也在灰塑這種廣東省廣州地區的傳統雕塑藝術下得到熏陶與啟發。
而後,邵師傅和其團隊帶我們體驗了灰塑的制作。首先,他與其助手先給大家演示了一遍制作灰塑的順序。從構圖開始,接着批底,然後塑形到最後上彩。每一個步驟每一道工序,邵師傅都一絲不苟,細緻入微。過程中,邵師傅的風趣講解激起了每個同學對于灰塑這一傳統文化無不展現着自己濃厚的興趣,同學們都專心緻志地聆聽和觀摩着師傅們的手法與技藝。晌午時分,同學們便開始了屬于自己的灰塑創作。暖陽當空,風和日麗,同學們有的在獨自鑽研,有的在陳群研讨,展示出了灰塑應該有的勃勃生機與煥發了灰塑的無限容光。
灰塑作為嶺南園林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裝飾藝術表現形式和文化内涵,裝飾工藝豐富了我們對嶺南園林建築裝飾藝術的了解,也增強了同學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正是這批百折不撓的匠人們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保持自己、吸納外來,才形成了獨具特色、輝煌燦爛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于灰塑地傳承與發展,同學們感受到了任重而道遠。
活動現場(一)
活動現場(二)